編者按:即使是在這個不缺少「黑天鵝」的年代,「脫歐」派在英國公投中的大獲全勝仍然毫無疑問地成為今年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黑天鵝」事件。英國之於歐盟的去留早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除歷史原因外,其背後有更深層次的政治原因及經濟原因。甚至天氣,也成為壓死「留歐」派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6年6月23日這一天,英國完成公投,公投結果以脫歐派的52%險勝留歐派的48%。公投結果出來後,全世界都不淡定了,有的人歡天喜地,有的人哭天搶地,也有的人黯然神傷繼續觀望這一重大事件發生後的餘波。
公投後有市民表示,“英國離開歐盟是一個重大的決定,也許這也將成為他一生中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對於英國而言,這也將成為載入英國歷史的一次重大民主事件。此次公投並不是英國的第一次人民公投,第一次公投發生在1975年6月5日。英國在1973年加入歐共體,可是由於國內經濟衰退和歐共體保護主義的興起等因素,英國退出歐盟的聲音一直沒有中斷過。當時由於工黨內部發生嚴重分裂,哈樂德·威爾遜領導的工党在1974年的競選綱領中提出,如果當選將就英國的歐共體成員資格進行公投。於是有了英國於1975年舉行的第一次全民公投,並以67.23%的贊成票決定繼續留在歐盟。
公投的激發點也不外於經濟和疑歐情緒惡化等因素,除此之外也包括了英國國內現正面臨的嚴重的移民和恐怖主義問題。從2004年到2011年,每年歐盟國家收到的非成員國難民申請數量維持在20萬~30萬之間。2013年和2014年,難民申請數量迅速上升到43.1萬和62.6萬。到了2015年,難民的數量進一步飆升: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資料,截至到8月,光是來自敘利亞的難民申請數量就達到31.3萬。由於歐債危機的爆發,英國作為歐盟成員國不得不拿出大量的資金援助歐盟其他成員國。根據英國財政部2013年的統計,英國對歐盟的淨財政貢獻高達86億英鎊,約佔其GDP的0.53%;此外,歐盟的“財政契約”也令英國倫敦作為金融中心的稅負增加了多達260億英鎊,從而加深了英國國內對於歐盟的負面情緒。在各種因素和政策的相互影響下引發了英國對於留歐或是脫歐的第二次全民公投。
從英國首相卡梅倫近期的發言可以看出他是支持留歐的,不過在面對著脫歐情緒日益蔓延的情況下,卡梅倫也正面對著國內脫歐派的政治壓力;因此,提議進行公投能在擺脫政治壓力的同時幫助卡梅倫在2015的選舉中獲得更多選民支持。另外,卡梅倫曾在2015年提出了改革歐盟的四個目標,而卡梅倫也顯然希望透過公投給歐盟施壓,以達到其為英國爭取更多利益的目的並增加議價實力。進行全民公投也許僅是卡梅倫為贏得連任而作出的承諾或用以政治博弈的籌碼,但“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終究要兌現其對人民的承諾。卡梅倫認為公投反映了民眾的願望,而民眾的願望應當得到尊重。在正式公投前夕,英國社會各界人士紛紛站出來表明立場,並迅速演化成了兩大派系,支持英國繼續留在歐盟的留歐派和支持英國脫離歐盟的脫歐派。結合公投前夕英國社會各界民眾發出的聲音,我們不難發現脫歐派和留歐派主要聚焦和爭論在以下幾大問題點上:
脫歐派與留脫歐派的主要觀點
1. 【經濟 Economy】
留歐派認為,英國自從1973年加入歐盟以來,經濟效應良好,英國人均GDP水準整體提高,如果離開歐盟,英國經濟將不堪一擊,英國的全球影響力將消減,歐盟提供的單一市場使得英國的經濟市場覆蓋至整個歐盟的消費者,自由貿易是最重要有利的促進經濟增長的方式之一。脫歐派認為,歐盟的經濟一體化格局將拖垮英國的經濟。Dominic Frisby在其公投前夕發表的文章中寫到,“繼續歐盟一體化將導致英國的經濟衰退”。他認為,英國於1973年剛加入歐共體時,歐盟所產的產品和服務占世界總GDP的38%,而今天歐盟只占了17%。亞洲經濟的崛起雖然是主要的原因,但是他認為美國現在也依然佔據占全球總經濟GDP的22%,所以歐盟的經濟比起美國下滑得更多。
2. 【公共政策 Public Policy】
共同農業政策(CAP)與共同漁業政策(CFP)。脫歐派認為,40%歐盟的經濟預算流入共同農業政策專案中去,這導致了巨大的浪費。這造就了效率低下的非現代化模式的農業經濟,鞏固了壟斷行為,最糟糕的是它使得非洲農民的產品沒辦法競爭。脫歐派在共同漁業政策問題上認為,歐盟60%的水域是屬於英國或者愛爾蘭的,但英國沒有獲得相應的陸地,反而留在歐盟要求放棄英國人對海域的控制權來獲得歐盟成員身份,這使得英國人在公共資源指標上降低至13%。脫歐派認為,英國對CAP的投入大於產出,脫歐意味著英國農戶將獲得更多資金;CAP在繁雜的手續上開銷太多;CFP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漁業。
3. 【工作 Work】
留歐派認為,英國脫離歐盟將會給英國帶來嚴重的失業潮,許多人將因此而失業,留歐派人士Lloyd Dorfman在其6月22日關於呼籲留歐的文章中寫道,像HSBC及Morgan也很清楚他們將在這次英國脫歐事件中發生大量失業事件。脫歐派則認為歐盟失業率在10%以上幾乎是英國的兩倍。減去歐盟勞動法律條文的限制,英國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4. 【移民 Immigration】
英國政府的目標是將每年淨移民人數控制在10萬以內,但作為歐盟成員國,英國並無法控制移民的數量,移民數量超過了30萬。留歐派認為,即便脫離歐盟,英國如果想自由進出歐洲單一市場,仍需接受人員自由流動,另外,移民有益於經濟增長。脫歐派則認為移民為英國公共服務帶來壓力,拉低了英國工人的工資。脫歐派人士Dominic Frisby在其2016年6月22日發表的Ten reasons why I’m voting to leave the EU(以下稱The Reasons)中表示,“移民政策很重要。世界上越來愈多的人們因為缺水,貧困,饑餓或者缺乏機會而移民。英國每年都得面對300,000的移民,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而我們沒有基礎設施給這些移民。” Dominic Frisby認為不論是否離開歐盟,英國都沒有辦法確認可以讓這個數字降低。但離開了歐盟可以更好的控制英國的邊界和移民政策。
5. 【投資 Investment】
留歐派認為,英國是通往歐洲其他各國的大門,因此吸引了許多的美國、日本以及其他國家的外來資本。有六成的外來企業總部設立在英國,英國的脫歐將改變這種格局,對於那些希望落地英國服務整個歐洲市場的外資企業而言,對英國的投資將會減少。脫歐派則認為,可以借鑒其他的經濟模式比如新加坡模式改造自身。
6. 【主權和法律 Sovereignty and Law】
爭議主要圍繞英國在制定法律和管理國家方面的自由度展開。脫歐派不滿於歐盟制定英國法律,稱其他成員國可以不顧英國發對強推決議通過。“對脫歐派而言,主權被視為一個簡單的勝利:同意歐盟的身份給英國帶來的是放棄主管自身主權事務的權利。”The Week在27日的what are the pros and cons of Brexit稱。留歐派認為其實只有一小部分的英國法律是由歐盟制定的,英國在很多重點領域仍保留否決權,主權共用對保證歐洲公平貿易至關重要。而Dominic Frisby在The Reasons中提到,“法律規定制定應當符合當地情況。大約65%的法律規定都是在布魯塞爾(比利時首都)制定的,而這種統一的範本規定很難適合地方情況。”
7. 【消費 Consumption】
歐洲單一市場的目標是促進競爭和貿易,提高效率,提升品質,降低價格。雖然歐盟立法保護消費者權益,監管交易標準,但脫歐派指出繁瑣的審批手續反而抬高了商品和服務價格。另外,脫歐將對英鎊貶值有全面的負面影響。留歐派人士Lloyd Dorfman在Ten reasons Britain is better off remaining in the EU-and Brexit would be the biggest own-goal in the history中也提到,“脫歐引起的英鎊貶值將有全面的負面影響,使得平普通家庭的購物支出多了平均220英鎊。它還使得英國民眾出國旅遊的花銷增加了。”
8. 【成員國會費 Membership Fee】
英國是歐盟預算的淨捐助國,2015年貢獻178億英鎊,獲得49億英鎊預算回扣和44億英鎊補貼。脫歐派認為脫歐後,原交給歐盟的經費可更高效地用於別處。著名報刊The Week在What are the pros and cons of Brexit報導稱,離開歐盟將直接減少支出,國家不再需要為歐盟的預算作貢獻。
9. 【全球角色 Gobal Role】
近年來,英國在外交事務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歐盟不僅干涉了成員國國防採購,還計劃建立自己的軍隊。“離開歐盟英國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重新建立與世界的聯繫,”The Week 認為,“脫歐派認為脫離歐盟將帶來明確清晰的好處比如英國將重新獲得其在海岸的捕魚的控制權。”
10. 【安全 Security】
支持脫歐的前就業與養老金大臣伊恩•鄧肯•史密斯認為,英國留在歐盟等於給恐怖主義開了一扇門,這個開放的邊界不允許我們檢查和控制人們。Colonel Richard Kemp在Times中寫道,“離開歐盟,我們可以重新決定誰可以或者誰不可以進入英國”。而留歐派認為,與歐盟鄰國合作應對共同的威脅讓英國更加安全。
英國人民公投過後有公民請願希望進行二次公投,首相卡梅倫對此請願予以回絕。據說這次英國公投登機選民有4650萬,登記參與投票率高達72%,。但是,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登記選民4650萬,但最終投票的選民卻只有3355萬,兩者差距近1300萬。因為英國投票當天天氣很差,這1300萬選民沒有出來投票。而根據推測,支援脫歐的人為了使英國拜託歐盟的控制肯定會出來踴躍投票,所以1300萬沒有投票的人中有絕大多數應該屬於留歐派的。從這個角度考慮,也許支持留歐的人數更多,但最後敗給了支持脫歐的也是“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