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離不開金融和科技的強力支撐。深圳要走出一條安全、開放、可持續的金融科技發展之路,更好地履行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新使命。”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範壹飛在2020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會上表示。

微信图片_20201216114322

2020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會
金融科技塑造韌性世界 推動催生融合規範發展

“‘十四五’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壹個五年,我們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面加快金融數字化轉型步伐,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貢獻金融力量。”範一飛指出,紮實做好金融數字化轉型工作,可以從五個方面著手。
一、深挖潛能、實現決策管理的數據驅動

金融業作為數據密集型行業,要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倍增作用,實現靠數據支撐決策,用數據輔助管理。
從數據基礎角度,將數據治理納入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戰略布局。加強數據標準、數據模型、數據架構的建設管理,厘清數據權屬關系,做好升級分類,強化隱私保護。建立覆蓋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治理體系,為決策管理夯實數據基礎。
從數據能力角度,建設支持信息整合、建模處理、算法分析的綜合性數據中臺。打造科技賦能、數據驅動、業務聯動的能力中樞,為決策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從數據應用角度,運用海量多維數據,實現離散信息整合和特征關聯。將單場景信息增益疊加為多場景、圖譜化的高價值數據。深挖數據潛能,提升業務洞察能力,增強決策管理的前瞻性和精準性。
二、開拓創新,加快運營機制的敏捷重塑

在組織形式方面,金融機構IT系統要推動從集中式向分布式治理轉變,從以賬戶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以場景為中心的運營模式轉變。通過金融科技子公司、創新中心等方式,探索有利於科技成果應用、產品服務創新的敏捷化組織形式,提升金融對百姓訴求和市場需求的響應速度。
在基礎架構方面,打造兼容異構、平臺化、組件化的數字底座,有序推動向多節點並行、數據分布存儲負載動態均衡的技術架構引進,實現系統資源的彈性部署、敏捷利用和靈活調度。
在能力建設方面,全面塑造數字思維,健全有利於復合型金融科技人才選用育留的激勵機制。運用敏捷研發、開發運維壹體化等方式,提高產品研發質量和交付效率,持續激發數字創新活力,提升金融數字化轉型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三、與時俱進,聚焦業務模式的智慧再造

首先要重構業務流程。金融機構要積極運用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動態評估和深度優化業務流程。打通部門間的業務阻隔與流程斷點,實現跨角色、跨時序的業務流程靈活定制與編排,全方位提升業務處理的智能化水平。
二是優化業務體驗。構建融合用戶場景與服務的營銷管理體系,對用戶進行數字化認知,結合用戶偏好打造情景感知式金融服務,為不同客群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有溫度的定制化方案。
三是融通業務渠道運用物聯網、虛擬現實等技術推動實體網點向多模態、沈浸式、交互性智慧網點升級。基於全局統壹客戶視圖,實現線上渠道與實體網點間信息互通共享、服務無縫銜接,打造高效融通的全渠道服務能力。
四、多向賦能,推動生態體系的協同共建

是構築數字生態平臺。金融機構要打造對內聚合產品與服務、對外聯結合作機構與客戶的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建立互惠共贏的合作機制,探索平臺加生態的新型商業模式。推動數字生態從線性鏈條向互為支撐、突出共進的網狀劇增結構轉型。
二是強化數字服務能力、運用API、SDK技術對業務進行整合、解構與封裝,打造模塊化、嵌入式數字化。支持合作機構以樂高並進方式組合使用,提升金融服務觸達能力。
三是深耕金融應用場景。推動金融服務與生產生活場景深度融合,全面融入實體經濟關鍵動脈,廣泛滲透到教育、醫療、交通、社保等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毛細血管,讓金融資源精準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突破普惠金融最後一公裏障礙。
五、披堅執銳,強化風險防控的科技武裝

金融業要利用科技賦能,加強金融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紮牢織密金融創新安全網。
是建立涵蓋不同市場主體的風險信息共享機制、多方協同的風險監控平臺,動態感知風險全局態勢,增強全天候自動監測能力,實現風險看得見。
二是穿透式風險分析評估。利用數字化手段拓構復雜業務表現,把握金融本質和風險實質。將風險歸類分級並深入分析關聯關系,準確研判影響範圍和危害程度,做到風險辨得清。
三是聯動式風險預警處置。建立跨部門、跨機構、跨行業的聯防聯控體系,構築異常交易自動化攔截與高效應急處置機制。全面提高金融業風險抵禦能力,做到問題早預警、漏洞早補救,確保風險管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