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誠惠容”是新形勢下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生動宣言。我國周邊外交的基本方針,就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
“親”是指親近、友善,體現了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一是親近,是指中國與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樣都是發展中國家,山水相連、血脈相通、人文相親,有著古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聯繫,有著天然的親近感。“親”就是要鞏固這種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的情感紐帶。二是友善,我們在歷史上一直崇尚“仁愛”“友善”,二者已經深深融入進中國的傳統價值觀,中國歷史上也一直是一個崇尚和平的國家,當代中國也承襲這種傳統,堅持和宣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誠”是指真誠、誠信和誠意,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是真誠,是指真心實意地理解和尊重“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國家的文化傳統等,不把自己的意志意願強加於人,以誠待人;二是誠信,是指信守承諾、尊重事實,以誠信的態度處理各類矛盾和糾紛,信守已經達成的協議和承諾;此外,還要積極磋商,誠心誠意地尋求合作。
“惠”是指互利互惠、合作共贏。中國的發展給世界帶來巨大的紅利,“一帶一路”建設將使得中國的發展進一步惠及沿線各國人民。中國開展對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將堅持正確義利觀,不搞我贏你輸、我多你少。當然,“惠”是雙向的,在照顧他國利益的同時,我們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將勇於承擔責任,更多著眼於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關係。
“容”是指包容、寬容,體現了中華民族寬廣的大國胸懷。一是包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們應當宣導包容的思想、承認多樣化,宣導“和而不同、相容並蓄”,以更加開放的胸襟和更加積極的態度促進地區合作,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二是寬容,要加強與沿線各國的溝通和交流,建立“一帶一路”的和諧信任關係。
“親、誠、惠、容”4字中,“親”體現了親近、友善的情感淵源,“誠”表明了以誠待人的踏實態度,“惠”強調了兼愛互利的義利觀,“容”則彰顯了博大寬廣的大國胸懷。“親、誠、惠、容”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體現了中國獨特的文化與價值觀,同時又被賦予了時代內容並加以創新,為“一帶一路”建設和世界國際合作提供了新的價值取向。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根據古絲綢之路留下的寶貴啟示,著眼於各國人民追求和平與發展的共同夢想,為世界提供的一項充滿東方智慧的共同繁榮發展的方案。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新時期我國對外開放和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提出,“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推進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的相互對接。
共商強調彼此尊重各國的利益,求同存異、相互信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量眾多,各國發展水準、經濟規模、文化習俗等差別很大,以共商為基礎,沿線各國作為平等參與者都可以參與到協商中間來,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才能切實凝聚力量、體現各方智慧。共建強調在“一帶一路”廣闊的範圍內優化資源配置,調動多方主體積極參與、精誠合作、各取所長。“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家在地理位置、自然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各有優勢,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以共建為途徑,優勢互補,才能把各方的優勢和潛能發揮出來,各施所長,各盡所能,適應各國的發展需要。
共享強調互利共贏,讓“一帶一路”建設惠及各國人民、給各國人民帶來更多更公平的福祉。“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是發展中國家,面臨著許多經濟發展等問題,“一帶一路”建設堅持互利共贏,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新的框架,從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經貿合作、互聯互通、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全方位實現成果共享。“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以共享為目的,才能真正獲得各國人民的廣泛支持,才能真正地造福各國人民。“一帶一路”建設中,以共商為基礎才能真正實現共建,共商共建才能真正達到共用,三者是有機統一的關係。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的核心在於“共”,只有共商共建共用,才能形成一個命運共同體。
總之,“一帶一路”是一條互尊互信之路,一條合作共贏之路,一條文明互鑒之路。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要秉持親誠惠容,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充分發揮國內各地區比較優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從而推動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