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一年。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多個項目陸續投入運營,「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一系列的利好消息令「一帶一路」贏得世界矚目。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官員、媒體、智庫對「一帶一路」仍不瞭解,不可避免的發出了疑問甚至質疑之聲。中國秉持公開、公正、透明的態度,堅持開放包容的心態,逐步化解疑慮,以實際行動打開懷抱,歡迎全世界的朋友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合作,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以下是中國一帶一路網梳理的2017年關於「一帶一路」的十大負面輿論。讓我們一起還原事件始末,追根溯源。
雅萬高鐵一波三折 日媒:無法按期完工
中方聲音:「中方對雅萬鐵路早日建成通車充滿信心。對這個合作項目具體怎麼評價,最好還是聽中國和印尼兩個合作當事方自己怎麼說。」
2016年1月22日宣佈開工至今,雅萬高鐵建設一波三折。
2017年3月,日本共同社的一篇報道稱,雅萬高鐵雖已動工,但工程進度緩慢,能否按計劃在2019年底前竣工遭到質疑。報道甚至造謠說「印尼對中方不信任感增強」。
3月30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回應說,雅萬高鐵全線開工各項準備工作正按計劃推進。雅萬高鐵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性工程,從合同談判、合規調查、線路設計、土地徵用、現場勘探、施工準備到全線施工、建成運營都需要時間,期間也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但自去年先導段正式啓動建設以來,中印尼雙方緊密協作,全力以赴推進各項工作。中方對雅萬鐵路早日建成通車充滿信心。對這個合作項目具體怎麼評價,最好還是聽中國和印尼兩個合作當事方自己怎麼說。
雅萬高鐵建設進程緩慢根本原因何在?最終還是印尼方面道出緣由。2018年初,《雅加達郵報》報道,奉總統之命負責對雅萬高鐵項目進行評估的印尼海洋事務統籌部長盧胡特說,「中國作為主要投資方一直在履行兩國達成的協議」,工程進展緩慢不是資金問題,而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在「掌控」
中方聲音:「中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進‘一帶一路’合作,也就是有事大家商量著辦,不存在‘一言堂’的情況。」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前數日,西方曾有聲音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並非「共贏」,而是中國在「掌控」。數月後,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聲稱,中國試圖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建立自己的規則和准則。
中國通過數據、實例、分析進行過多次回應。如果「一帶一路」改變了什麼,就是推動全球化朝向開放、包容、均衡、普惠、可持續方向發展。
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願同世界各國分享發展經驗,但不會干涉他國內政,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複製」中國的做法。
2017年12月20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記者會上也再次回應,「一帶一路」倡議旨在促進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對接各國政策和發展戰略,實現共同發展。中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進「一帶一路」合作,從來沒有、也不會尋求建立一國主導的規則。「一帶一路」倡議不是要搞什麼「小圈子」,也不針對任何國家,而是開放、包容的。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持,各國「共建」的熱情與日俱增,成績有目共睹。如果「一帶一路」真是中方掌控,如果大家真的無法「共享」收益,他們又怎麼會踴躍參與?
美智庫:「一帶一路」投資在東南亞五成以上虧損
中方聲音:「任何一項投資都會有風險,也不可能每一項投資都會百分之百成功。」
美國某智庫5月初發佈的研究稱,「一帶一路」投資在中亞可能會有三成以上虧損,南亞和東南亞國家可能有五成以上的虧損。在5月8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外媒記者也就此進行了提問。
實際上,這反映了部分人士對中國海外投資風險掌控的疑問。「一帶一路」建設歸根結底要落實到市場行為,沒有哪一項投資能夠百分之百保證盈利。但是,中央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不斷吸取經驗強化自身,一年比一年有所進步。
為了防止和減少風險,中央企業和國資委採取了很多措施和辦法,對風險的評估、預警、發生風險後的處置,使「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總體風險是完全可控的。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肖亞慶更是強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基本責任。
「一帶一路」項目不透明,只為中企服務
中方聲音:「中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投資合作業務,嚴格按照東道國的業主要求,並遵循國際慣例,積極參與項目的招投標,與國際同行企業在同一個平台上開展競爭與合作。」
路透社記者曾公開提問,許多外企擔心他們是否能夠像中企一樣,參與到相關項目的競標過程當中。
事實上,只要對「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做仔細的瞭解,答案自會躍然紙面。
中國企業和第三國企業開展合作的案例數不勝數:阿聯酋迪拜的Hassyan燃煤清潔電站項目是由絲路基金聯合中東地區銀行和國際銀行組成的銀團出資,由中國企業和美國通用電氣共同總承包的;中國企業在越南、馬來西亞、白俄羅斯等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不光是吸納中國企業入駐園區,還有更多的外國企業入駐,包括越南、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等;在越南,中國南方電網、中國電力國際公司與越南煤電力公司共同出資建設了越南永興火電站一期項目。
5月10日,商務部合作司負責人張幸福特別回應了路透社記者的提問,他指出,中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投資合作業務,嚴格按照東道國的業主要求,並遵循國際慣例,積極參與項目的招投標,與國際同行企業在同一個平台上開展競爭與合作。2016年中國境外企業銷售額達到1.5萬億美元,向所在國繳納的稅費達到400億美元,雇傭外方員工超過150萬人,為東道國乃至他國企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有國家被迫參加「一帶一路」,換低息貸款
中方聲音:「建議有關人士睜眼看世界,不要讓狹隘的政治私利或意識形態偏見蒙蔽了自己的雙眼。」
5月22日,台灣「行政院陸委會主委」張小月稱,有些國家被中國大陸脅迫簽署以一個中國原則參與「一帶一路」合作的協議,目的是向大陸申請低息貸款。
對於台灣方面毫無根據的質疑,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毫不客氣的用「口不擇言」和「荒謬無知」進行了反擊。各國完全是在自願的基礎上,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事實上,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方已經在多個公開場合反復重申,「一帶一路」倡議始終堅持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平等協商及充分尊重各國的自主選擇,「堅持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是所有國家不分大小、貧富、強弱,一律平等相待、共同參與的合作。
正因如此,倡議提出4年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內容。
蒙內鐵路耗資巨大,肯尼亞無力償還
中方聲音:「誰幫助非洲解決了三大瓶頸,誰就是非洲的真正朋友和可靠的發展夥伴。」
2017年5月28日,《Standard Digital》網站有評論稱,蒙內鐵路耗資巨大,且項目資金多來自中國貸款,肯尼亞可能無力償還。
6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中國有句話叫「要想富,先修路」。基礎設施落後、資金匱乏、人才短缺是制約非洲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的三大瓶頸。誰幫助非洲解決了三大瓶頸,誰就是非洲的真正朋友和可靠的發展夥伴。
中方建設企業和金融機構堅持以肯尼亞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承受能力為依據,堅持以鐵路的經濟社會效益為導向,在深入做好項目可行性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最終確定蒙內鐵路的建設方案和融資規模,嚴防給肯尼亞造成新的債務風險和財政負擔。目前,中肯已就蒙內鐵路未來發展總體規劃達成一致,確保蒙內鐵路、肯尼亞和中肯合作可持續發展,形成立足當地、帶動地區、引領非洲工業化進程的良好態勢,造福中非人民。
印方擔心尼泊爾從「一帶一路」獲巨額投資
中方聲音:「21世紀的國際關係不應是零和博弈、或者說誰抗衡誰的關係。」
2017年5月12日,中尼兩國政府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協議;8月23日,尼泊爾總理德烏帕首次訪問印度。《印度斯坦時報》就擔憂,尼泊爾已從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獲得巨額投資,印度要想外交獲勝,也必須得拿的出「大單」抗衡中國。
中國一向推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睦鄰、安鄰、富鄰的政策。習近平主席提出了樹立正確的義利觀,親誠惠容,親誠真實的務實外交路線,中國將堅持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係。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當日也指出,21世紀的國際關係不應是零和博弈、或者說誰抗衡誰的關係。尼泊爾、印度都是中國的重要鄰國,我們樂見尼印關係健康發展,同時當然也希望印方平和地看待中尼關係的發展。
部分「一帶一路」項目進展緩慢
中方聲音:「‘一帶一路’是各方共同推進的長期事業,但不是整齊劃一的團體操,具體項目的實際推進有賴於參與各方的合作意願並體現經濟合作的客觀規律。」
2017年11月,法新社刊發報道說,記者在老撾、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對當地的「一帶一路」項目進行了觀察,發現一些項目進展較慢。
事實真的如此嗎?中老鐵路,巴基斯坦公路建設,中俄、中哈、中緬等油氣管道等在法新社記者所說國家的項目,都在有序開展,中巴經濟走廊上的重大項目更是陸續竣工投產,「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已經開始為有關國家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正因「一帶一路」建設進展順利,成果豐碩,才會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支持,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到合作中來。
11月3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又強調說,「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合作倡議,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中共十九大報告對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作出重要部署,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內容已寫入黨章,這充分體現了中方堅定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決心和信心。但是,「一帶一路」是各方共同推進的長期事業,但不是整齊劃一的團體操,具體項目的實際推進有賴於參與各方的合作意願並體現經濟合作的客觀規律。
印度吐槽:中方忽視印度領土主權
中方聲音:「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部分,不針對任何第三方,與領土主權爭議無關。」
一直以來,印度對「中巴經濟走廊」懷有不滿情緒。2017年6月6日,印度外長斯瓦拉吉聲稱「中巴經濟走廊」穿越了印度聲稱擁有主權的克什米爾部分地區,「沒有國家能接受一個無視其主權和領土完整核心利益的項目」。12月22日,印度外交部的記者會上,發言人庫瑪爾也因此重申了對「一帶一路」的拒絕態度。
印度對「一帶一路」的反對,首先是不瞭解,其次是由於先天的成見出於本能的抵觸和反對。「一帶一路」有觸碰他國主權的意願嗎?中國是熱衷於破壞和平環境的國家嗎?答案很顯然都是否定的。
5月17日,外交部發言人重申,「一帶一路」建設是著眼於各國共同發展和繁榮的一項合作倡議,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部分,不針對任何第三方,與領土主權爭議無關,不影響中方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立場。克什米爾問題是印巴兩國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應該由印巴雙方通過對話談判妥善解決。
不過,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不斷深化,印度各方對「一帶一路」不斷加深瞭解,印度國內輿論開始轉向。尼赫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教授狄伯傑日前表示,印度在全國範圍內都有共識的一點是,不管印度是否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印度並不排斥加入「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任何具體工程和項目。
中國企業分走瓜達爾港太多利潤,協議不公
中方聲音:「收入分配協議原本由巴基斯坦與新加坡簽訂,中國未做任何修改,目前的分配已充分考慮巴鐵利益。」
2017年12月24日的國會咨詢中,巴基斯坦交通部長稱:瓜達爾港口運營收入利潤的91%將歸中國,瓜達爾港管理局獲得另外的9%。這一說法被多家巴媒報道,並引起巴國內一些人不滿。
27日,負責運營瓜達爾港的中方工作人員回應,瓜達爾港口經營協議是2007年巴基斯坦政府與新加坡公司簽署的。但在新加坡公司經營的8年時間內,港口未形成商業運營,瓜達爾港前景渺茫。為解決該問題,巴基斯坦政府與中國公司、新加坡公司經過商業談判,將瓜達爾港口的運營權移交給中國公司,沒有對原經營權協議做任何變動。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採用BOT模式經營的項目在投資運營階段,收入是不交予業主的。目前港口收入的9%、自由區收入的15%交予巴方,事實上已充分考慮了巴方的利益。
在中國公司接手瓜達爾港及自由區的建設後,已投入了2.7億美元,但由於巴方承諾的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未到位,港口運營仍有較大虧損,未來還需要更多的投入。
巴基斯坦議員阿巴西也出面辟謠,瓜達爾港會使巴基斯坦大大獲益,能源項目能有效緩解巴基斯坦的能源危機,在建設中還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來源:中國一帶一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