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一帶一路”就成為香港社會各界的熱詞。近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出席香港友好協進會活動時表示,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參與國家雙向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鼓勵香港與內地企業合作,共同開拓海外市場,為香港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國家在擴大開放的新時期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對香港究竟具有怎樣的意義?在這一格局宏大的嶄新戰略之中,香港將如何扮演獨特的角色?有關專家在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抓住這一重大發展機遇,將自身優勢與國家戰略有機融合,不僅將為國家作出獨特貢獻,更將使自身經濟在更廣闊的舞臺上重新“起飛”。
借政策東風 突破發展瓶頸
貿易物流、旅遊、工商專業服務和金融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可謂香港當年躋身“亞洲四小龍”的“絕世武功”。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香港的傳統優勢也面臨挑戰。如何因應變局、開拓新局,成為近年來香港經濟無法回避的嚴峻課題。“一帶一路”將架構起具有全球價值的現代經濟合作走廊,可以為香港產業脫困增值、重塑競爭力找到富有生機的出路。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將為香港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的市場和更廣闊的舞臺。“一帶一路”貫通亞、歐、非多個經濟圈,以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為宗旨。據不完全統計,沿線國家和地區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占全球的63%和29%。尤其是“一帶一路”所經多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市場潛力不容小覷,可成為香港業界開拓的“沃土”。郭萬達認為,從前香港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聯繫密切,“一帶一路”沿線諸多新興經濟體,將為香港提供更大的發展舞臺。
此外,香港與內地市場的融合也將加深、加強。“一帶一路”願景中明確指出,要深化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福建平潭等區域與港澳臺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對外經貿大學教授華曉紅表示,“一帶一路”是一個內聯外拓的機制,香港的作用將不僅體現在幫助內地市場“走出去”或“引進來”上。香港與內地各省市、自貿區之間的合作也將以此為契機加深、加強,從而共同開拓國際市場。
專業服務業發揮 與內地“互補”出海
香港在會計、審計、商業管理、法律服務等行業聚集了大量高端的國際化人才。不僅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和企業提供多種專業服務,也可以為中國內地企業提供具有優勢的專業服務。香港服務業種類多、水準高,“一帶一路”倡議下“走出去”的內地企業,急需熟悉國際規則的人才,香港如能打造成適應這一需求的國際營運中心,將成為這些企業的“挑頭者”和“守望者”。
華曉紅表示,香港在國際經濟活動中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能夠協助內地建立具有國際規則、符合國際標準的商業模式和合作框架。她補充說,香港與內地市場有著天然的聯繫,有相當數量的港資企業已在內地設立分部。在合作過程中,容易發現內地市場與港資企業間利益結合點,從而互補“出海”。
郭萬達以香港在金融領域的專業服務為例。他說,“一帶一路”帶來大規模投融資需求,除了400億的絲路基金,國內產能合作基金規模已超千億,“香港的融資、金融產業在這方面大有可為,並且已經開始發揮作用”。郭萬達此前也表示,香港債券市場近年來發展稍顯滯後,應趁勢抓住人民幣國際化這一重要趨勢,大力發展人民幣債券市場,致力於自身金融體系的多元化發展。
聯繫人角色加強 話語權提升
作為中國通往全球、世界各地通往中國內地的“聯繫人”,香港成為國家“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雙向平臺。
根據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數據,2015年中國ODI(對外投資)首次超過FDI(外商直接投資)。郭萬達說,從前香港是外國資本進入中國的重要通道,而如今,有60%——70%的中國對外投資是通過香港走出去的,香港具有雙重角色的“聯繫人”作用得到了加強。這將為香港傳統優勢產業帶來更多機會,還將對香港開展跨境電商等新興產業帶來積極影響,從而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在區域和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華曉紅認為,處處蘊藏商機的“一帶一路”建設,將使香港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各類雙、多邊合作機制中去,從而提高香港在區域乃至全球經濟中的參與權和話語權。她說,這與“一帶一路”的設計有關,“一帶一路”不是政府間的制度安排,而是遵循“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市場化運作機制。這種依靠市場規則推動區內各經濟體融合的機制,使得香港作為一個自由港的競爭優勢更容易發揮出來。
歷史充分證明,香港與祖國內地的命運緊密相連。在內地發展的不同階段,香港都曾主動參與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香港不僅是國家經濟的積極參與者,也是重要的利益共用者。“一帶一路”這一重要機遇的局面已經打開,中外各方都緊盯這一構想的下一步如何開展。那麼具有得天獨厚優勢的香港又將如何把握呢?華曉紅表示,香港經濟“重新起飛”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同心同德把握機遇,與國家這艘大船共同“出海”。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