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年全力支持青年雙創,即創新及創業。青年發展基金自2016年成立起,已資助約100個青年團隊創業,大部分至今仍然運作。隨着中央《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倡港青到大灣區創業發展,基金今年三月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其資金配對比率由2:1上調至3:1,即政府每出資三元,配對的NGO須提供一元。每支初創團隊可獲的資助金總額,由原本的45萬元,增至60萬元。
NGO報名月底截止
「大灣區為有意創業的港青帶來黃金機會。」劉鳴煒形容,新計劃是「YDF 2.0」,已回應有意北上創業的港青訴求。配對資金加碼,初創毋須擔心創業早期營運開支,可盡早物色新投資者、合作夥伴。他舉例,Uber、Deliveroo等獨角獸,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有龐大資金注資。相比本港投資者普遍投資金融債券、房地產,內地大灣區近年創業氣氛較濃厚,港青北上創業,特別是金融科技等範疇,能更易物色投資者。
不過,劉鳴煒認為,「計劃筆錢(資助)不是最重要」,重點是向初創提供一站式、全面的創業支援。過往有港青反映北上創業遇上種種難題,例如註冊公司、開設銀行戶口等手續辦理,還有不熟悉內地法律法規等。因此,計劃須提供相關支援,以及協助建立商業網絡等,協助他們少走冤枉路,盡早落戶企業孵化器,開展業務。
「YDF 2.0」現階段正接受合資格的NGO報名,本月30日截止,NGO年內將物色資助對象。劉鳴煒預期,配對資金最快於今年第四季批出。他又認為,港青自幼在中西結合的環境成長,培育出極具國際化的視野,正好是北上創業的獨有優勢。
助聯繫內企孵化器
不過,他提醒港青必須有創業的心理準備,「與打工不同,創業並非朝九晚五,須每天工作24小時,做老闆無得迴避。」他建議有意創業的港青,要多花工夫理解內地潮語文化、消費習慣等,從而認識內地與香港消費者的不同特性,有助將業務打入內地市場。
去年參與過資助試行計劃、今年有意申請參與「YDF 2.0」的香港青年聯會,主席蔡德昇稱,「無論是深圳、廣州搞科創,抑或到中山、珠海開舖賣港式蛋撻,港青北上創業重點在於有人脈」。青聯已聯繫內地的不同企業孵化器,蔡德昇預期,金融科技或生物科技的初創團隊,可落戶廣州天河及黃埔孵化。至於廣州及深圳以外的七個大灣區城市,則與內地企業孵化器龍頭合作。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