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如同一條穿越時空的絲線,將不同地區和不同文化聯結在一起。如今,越來越多的絲路沿線國家不斷開展人文交流,世界不同地方的人們開始深入瞭解對方,「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群賢畢至 少長咸聚
「我想和中國談一場戀愛!」俄羅斯女孩金娜活潑開朗,中文水平極佳。她在位於陝西省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正專注於「一帶一路」倡議下中俄農業合作關係的研究。不僅如此,她還註冊了一家國際貿易公司,希望將更多的俄羅斯商品介紹到中國來。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培養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為主,目前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有196人,佔在校留學生的87.5%。這所學校已培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340余人。
如今,在西安求學的外國留學生來自全球90余個國家,人數超過7000人。隨著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互派留學生、科技文化交流合作、醫療合作、民間及政黨交流等方面積極推進,這些年輕人也成為文化與科學技術交流的使者。
為推動沿線大學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合作,西安交大牽頭組建「絲綢之路大學聯盟」,該聯盟目前已吸引35個國家和地區的135所高校加入。由蘭州大學發起的「一帶一路」高校聯盟成員由最初的8個國家47所高校,增加到亞、歐、非、美洲等25個國家的126所高校。
文化無國界。盛唐時期,長安有國學六館、太學諸生3000人,新羅、日本皆遣使入朝受學。西安的「大學習巷」「小學習巷」等地名就曾是留學生居住學習的地方。
由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發起的絲路陽光慈善基金,資助了60名來自烏克蘭和阿拉伯國家的留學生在西安學習。「我們需要更多的年輕人關注‘一帶一路’,更需要他們參與到‘一帶一路’倡議中來。」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主席呂建中說,他們就像蒲公英,雙向播撒著文化種子,實現著文化的深度交融。
同道相益 同心相濟
在埃及吃到涼粉,在伊朗見到果丹皮、棗泥點心、糖蒜、羊肉泡饃……2017年春節後,西北大學絲路學院教授岳鈺自費到西亞7國進行了文化考察。他發現,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與自己熟悉的「陝西味道」相遇。
「文化是活生生的存在。」岳鈺頗有感觸,無論是古絲綢之路時還是今天,人類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息息相關,命運與共。「中國文化講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人之相知,貴在知心’,這是中國文化的精華,也是人文交往的智慧。」
越來越多的民間力量也意識到民心相通的重要性,積極融入「一帶一路」人文交流。位於西安的大唐西市博物館是中國唯一非國有的國家一級博物館,這家博物館牽頭成立了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友好聯盟,已有絲路沿線18個國家的博物館參與其中,並通過與哈薩克斯坦等國聯合成立委員會來促進人文交流。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說,要充分發揮政府和民間兩個方面的力量,以政府主導、民間輔助,通過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在經濟商貿合作、人文交流、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積極務實行動。國際計劃亞洲區副地區主管海德·沃斯姆·雅各布也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對於推動文化交融、促進和諧發展意義非凡,通過民間渠道,將南亞地區合作聯盟與東盟國家連接起來,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以心相交 成其久遠
前不久在西安舉辦的2017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上,來自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客商匯聚在這個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作為本屆博覽會的主賓國,塞爾維亞帶來了本國的傳統舞蹈和文化旅遊推介項目。「這是一次展示塞爾維亞傳統文化及旅遊資源的寶貴機會。」參加2017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的塞爾維亞副總理拉西姆·利亞伊奇說。
不斷升溫的人文交往,正成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王石說:「從部落、城邦,到國家、共同體,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從小到大不斷聚合的歷史。當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越來越近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學會一件事情:怎樣與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風俗習慣的人合作交流。因此,促進‘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的民心相通是歷史必然的選擇。」
古絲綢之路經貿興盛、人員往來,鑄造了西安作為東西方文化交融的中心。今天,古絲路遺跡旁,從西安至烏魯木齊的高速鐵路即將全線貫通,各種膚色和語言的遊客享受著便捷的旅行。在西安古城牆上,角樓、垛口與五星級酒店互相守望,酒吧、咖啡屋和泡饃店同樣紅火;西安的夜晚,搖滾樂、意大利歌劇和華陰老腔相映成趣;華清池畔,李隆基、楊玉環的愛情故事與現代話劇《西安事變》同時演繹。
在日前發佈的《文化部「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中,中國將與絲路沿線國家一起,逐步完善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形成多個文化交流合作平台,繼續顯現「歡樂春節」、「絲綢之路文化之旅」等文化交流合作項目的品牌效應,同時初步形成面向「一帶一路」國際文化市場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截至2016年底,中國文化部已與「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簽訂了政府間文化交流合作協定,並與相關區域國際組織建立了各種有效合作機制。
時光無聲,歷史留痕。在大唐西市博物館裡,幾段深淺不一的唐代車轍印,見證了古絲綢之路曾經的繁榮。「站在古絲綢之路的原點,我們共同面對著一個使命:讓絲綢之路這條人類偉大的古道,成為通向未來的希望之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說。
近期评论